H杭州合肥海口哈爾濱呼和浩特惠州邯鄲衡陽淮南呼倫貝爾湖州黃山菏澤衡水漢中黃岡黃石懷化鶴壁河源葫蘆島
J濟南金華吉林嘉興錦州濟寧江門揭陽嘉峪關晉中九江晉城焦作酒泉荊州荊門吉安景德鎮濟源佳木斯江陰
思念啊!心底那座城!
1959年,新安江大壩合龍蓄水,年僅24歲、土生土長在賀城的余年春,跟隨單位一起遷到了當時的排嶺,也就是現在的千島湖鎮。他現住在千島湖鎮行崗路老舊的房子里,這里的住戶大多是當年的庫區移民。在窄仄、昏暗的房間里,這位已經70多歲的老人,身材矮小、頭發花白、卻精神矍鑠,言語中洋溢著自信和熱情。
看著我們拍攝的水下視頻,余年春很興奮,當他看到水下城門和城墻時說:“獅城的城墻是明代正德八年(1513年)修建的,這些城墻淹沒前還保存得很好的,我年輕時候到獅城,每次都要在城墻頂轉一圈。”他之所以會這么喜歡城墻,是因為賀城沒有城墻,所以獅城的城墻在他眼里很特別。而且城墻其實很短的,很快就能繞一圈。余年春在當地有口皆碑,因為他用自己的畫筆,把沒入水下的兩座古城——獅城和賀城——搬上了岸。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這位普通退休職工生命的全部幾乎就是為了制作獅城和賀城的城區復原圖。
工夫在畫外。從1998年開始至今的日子里,余年春自費走訪了600余戶移民家庭,甚至包括已遷至建德、臨安、桐廬及安徽等外市(縣)與外省的移民。他請眾多移民回憶當時的戶主姓名、門牌號碼、商店名稱、街名巷名等細節,他在走訪中獲得材料后,都會請當事人確認無誤并簽字證明,再尋找周圍的鄰居再三證實,一一印證圖上的每個圖標出處。他還特地跑到縣檔案館,手抄明清時期淳安、遂安兩縣的縣志13本,總字數達160多萬字,包括其中的插頁圖畫,余年春都一一描畫了下來。僅清光緒縣志的抄寫就花了8個月,這為他準確制圖提供了有力的史料旁證。終于,一張氣勢恢弘的賀城復原圖歷經23次易稿而“浮出水面”,獅城的復原圖也易稿十多次才繪制完成。在采訪和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大群通過各種方法還原古城記憶的人。
有可能“水落城出”嗎?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水下古城的未來命運是很多人心中關注的焦點。目前,新安江水電站的發電功能已經基本廢棄,只在用電峰值的時候,進行調節性發電,作為一個供電所在,千島湖的存在意義不大了。所以,聽說我們看到了水下的獅城,童禪福闡發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將千島湖的水位下降30米:“我們把現在千島湖的水位降低30米,不僅可以讓水下古城重見天日,讓人們像欣賞馬丘比丘一樣領略古獅城的風采。而且水位下降后,會為淳安增加數萬畝土地,供當地人開發利用,大大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童禪福的愿景是宏大的,聽起來振奮人心。然而,已經被湖水封存了50多年的古城,一旦露出水面,是否會因環境的改變而灰飛煙滅?而且,千島湖因其優美的風光、涼爽的氣候和上千座美麗的島嶼早就聲名鵲起,成為了浙江乃至中國的一張旅游名片。并且其優良的水質成為了眾多城市用水和啤酒、礦泉水等廠家的水源地,也為當地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收入。水位的下降是否會影響到千島湖發電之外的經濟效應呢?古獅城的未來究竟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