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邁向智能化深水區,智能輔助駕駛正在經歷從功能展示到信任建立的重要轉型。2025年,鴻蒙智行實現智能車型交付量突破100萬輛的里程碑,標志著輔助駕駛技術進入全新發展階段。在這個關鍵節點,華為乾崑智駕ADS 4系統以其卓越的技術實力和穩定的場景表現,推動行業從"勉強可用"邁向"值得信賴"的新階段。

技術突破:構建輔助駕駛的智慧基石
在輔助駕駛技術快速迭代的今天,華為乾崑智駕ADS 4憑借其創新的WEWA架構,為行業樹立了新的技術標桿。這一架構通過"云端大腦"World Engine與"車端專家"World Action Model的深度協同,構建起從感知到決策的完整技術閉環。其目標不僅是模擬人類駕駛行為,更是要通過系統性創新,實現超越人類駕駛經驗的安全保障能力。
云端訓練系統采用先進的擴散生成模型,構建出涵蓋各類極端場景的訓練環境。從突發性的"鬼探頭"到復雜天氣下的加塞變道,從無劃線路口的混流通行到突發性交通狀況,這些在真實路況中難以系統采集的長尾場景,都在云端得到了充分模擬。這種"飽和式訓練"使系統獲得了遠超現實道路密度的經驗積累,相當于為輔助駕駛系統建立了一個永不關閉的進階訓練場。

更值得關注的是,系統在模型訓練中引入了以安全為核心的強化學習機制。這使得系統的決策邏輯不再局限于簡單模仿人類駕駛行為,而是在底層架構中就深植"安全第一"的價值理念。在實際駕駛場景中,這種安全理念轉化為"謹慎而高效"的駕駛風格:系統不會為了通行效率而采取冒險策略,也不會在復雜路況下產生情緒化反應,而是始終保持理性、穩妥的駕駛決策。
車端執行層面,多專家模型架構實現了精準的場景應對。這套系統猶如配備了一支專業駕駛員團隊,針對不同路況自動調用最合適的"專家"進行處理:狹窄路段由"窄路會車專家"主導,高速超車場景由"動態預測專家"接管,惡劣天氣則由"環境適應專家"負責。各專家系統在毫秒級時間內完成協同配合,確保車輛在任何環境下都能保持穩定、從容的行駛狀態。
感知系統的升級同樣令人矚目。通過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系統構建起全方位的環境感知能力。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各展所長、相互補充,實現了在全天候、全場景條件下的穩定監測。這種超越人類視覺的感知能力,為系統的安全決策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基礎。
在實際體驗中,這些技術優勢轉化為顯著的體驗提升:急剎頻率大幅降低,通行效率明顯改善,無效變道顯著減少。對用戶而言,華為乾崑智駕ADS 4帶來的不僅是輔助駕駛功能,更是一種可持續、可信賴的安心出行體驗。
場景落地:從技術優勢到用戶體驗
如果說技術創新是輔助駕駛的基礎,那么場景落地就是檢驗技術價值的試金石。在用戶反饋中,"城市通勤"和"最后一公里泊車"始終是衡量輔助駕駛系統實用性的關鍵場景。華為乾崑智駕ADS 4通過P2P 2.0功能的升級,實現了從行車到泊車的全鏈路打通,讓輔助駕駛真正融入用戶的日常出行。

目前,系統已接入超過50萬座停車場,涵蓋商場、醫院、園區、機場等高頻使用場景。用戶無需記憶復雜路線,也無需尋找特定車位,系統能夠在接近目的地時自動規劃最優泊車方案。這種"隨心泊車"的體驗,讓輔助駕駛從展示性功能轉變為日常剛需。
在大型綜合體、交通樞紐等復雜場景中,系統展現出卓越的適應能力。通過打通公共道路與內部導航的界限,實現行車路徑與泊車路線的無縫銜接。對用戶來說,從進入園區到完成泊車的全過程,都能在統一邏輯下自然完成,徹底解決了"最后一百米"的出行痛點。

極端環境下的穩定表現進一步鞏固了用戶信任。在雨霧等低能見度條件下,系統通過多傳感器融合保持對環境的準確感知;在遭遇突發狀況時,系統遵循"讓速不讓道"的防御性駕駛原則,結合預見性避讓機制,為車輛預留充足的安全空間。這種穩健的應對策略,讓用戶在各種環境下都能安心使用輔助駕駛功能。
信任建立:從數據積累到口碑沉淀
截至目前,華為乾崑智駕ADS 4已累計避免潛在碰撞超過242萬次。這一數字背后,是鴻蒙智行百萬輛級交付規模、數十億公里行駛里程的數據積淀。海量的真實場景驗證,讓系統在持續進化中不斷提升可靠性,也讓用戶對輔助駕駛的信任與日俱增。
從用戶反饋來看,越來越多的駕駛者愿意在復雜路況下開啟輔助駕駛功能。這種從"嘗鮮試用"到"主動依賴"的轉變,標志著輔助駕駛正在以更自然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而這種信任的建立,并非依靠參數堆砌或功能炫技,而是通過持續穩定的場景表現逐步累積而成。

在輔助駕駛的發展歷程中,華為乾崑ADS 4代表著一個重要轉折:技術發展重點從追求功能多樣性,轉向注重體驗可靠性和信任建立。通過架構突破、場景落地和口碑沉淀的三重保障,系統為行業樹立了新的標準。未來,隨著技術持續演進和場景不斷豐富,輔助駕駛有望在更多維度上提升用戶的出行體驗,讓科技真正服務于人的出行需求。
從技術突破到信任建立,華為乾崑智駕ADS 4正在以實實在在的表現,重新定義輔助駕駛的價值標準。在智能出行的發展道路上,這種以安全為核心、以體驗為導向的技術理念,將繼續引領行業向著更可靠、更智能的方向邁進。